人无精神不立,校无精神不兴。在百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一代代川农大人用爱国、求实、奋斗铸就了川农大精神。“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是川农大精神的具体内容。这个精神在每位学子身上体现着、在各个学院中充斥着、在整个学校中弥漫着。每位川农大学子带着川农大精神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实践,使川农朝气蓬勃。“川农大精神”值得我们珍惜,是学校不能失去的灵魂。
“川农大精神”是该校校园文化最核心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据了解,到2000年时,四川农业大学留学归国人员占留学人员总数的85%,留学回国后大多数都回到学校继续工作,钻研科研事业。这正是川农大精神的体现,首先,许多学子选择继续留学深造,这体现着他们的艰苦奋斗,他们本可以在毕业后走入社会开始工作,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对学业的探索,选择继续留学深造;其次体现了爱国敬业的精神,留学后的学子在发达国家有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他们并没有忘记祖国,他们选择回到这片土地用他们所学到的知识来促进祖国的发展,还有的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将知识传授给更年轻的学子,一是起到了传播知识的作用、二是鼓励年轻人去探索和拓展更深层次的问题;留学归国人员占留学人员总数的85%,体现了团结拼搏的精神,大部分的留学生选择回来,说明他们团结一致,一起为川农大的发展作出贡献,想把川农大打造得更好;最后,许多留学回国学子通过运用在国外学到的知识进行探索和创新,这也就体现了求实创新的精神,以上只是体现川农大精神的一个事例,如此类似的还有许多。
经过在经济学院学习生活的这几年,经济学院领导我们进行团学、鼓励我们志愿服务,致力于把我们打造成优秀的川农大学子。其中包括了对“三下乡”社会实践的宣传动员与表彰、五四活动的评优、读书会的举办等等,这些活动都引导着我们对川农大精神的理解感知和实践。除此之外,我们同学也进行了节水护水、爱心义卖、学雷锋等志愿活动的组织和参与,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同学变得团结友爱、实践能力变强、变得更加有责任心。
传承川农大精神也有许多的优秀的个例,例如陈代文,一名我国动物营养学界的知名专家、猪营养研究领域的重要领跑者,上世纪80年代,因为猪肉生产效率低,百姓吃顿猪肉不容易。“面对国家的事情,科技人员必须挺身而出,没有任何价钱好讲!”解决低效问题,陈代文认为自己这个从事营养研究者责无旁贷。为了搞研究,陈代文曾在内江一处猪场一待就是3个月,在猪圈里搭了张床,和猪儿住在一起。80年代初的冬天,猪场里没有任何保暖设备,晚上常只有1-2摄氏度。十多年里无数个日夜的沉潜钻研,他终于带着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构建了全新的猪抗病营养原理和技术体系,建立起全世界第一套猪抗病营养需求参数,成为安全、健康养殖的突破性技术。在川农,艰苦奋斗的人还有很多,一生做好一件事,川农拥有如此多的优秀人员激励着我们前进,我们也相信只要不忘初心一定会成功,艰苦奋斗是川农大学子的标志。
“川农大精神”是团结向上的群体精神,有了这种精神的发扬与传承,才能铸就川农大的辉煌,“川农大精神”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