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站

学院雅安揭榜挂帅项目组深入茶乡探索茶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

2025-11-11    作者: 汤惠铃    审稿: 吴平    点击量:

202510月,由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承担的“雅安市茶产业三产融合发展模式和机制研究”揭榜挂帅项目组,赴雅安市名山区开展了为期多日的大规模实地调研。项目组成员学院刘艳教授、申云教授、张华泉副教授、李杰副教授、张昕蔚博士、体育学院黄国园副教授及硕士研究生20余人参加调研。名山区相关部门及乡镇负责人协助调研。

深入产业链各环节,把脉融合发展现状

本次调研旨在全面把握雅安茶产业从种植、加工到文旅融合的全链条发展实况。项目组采用分组协作、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入名山区茅河镇、百丈镇、红星镇等多个茶叶主产乡镇,走访了茶苗繁育基地、茶叶加工企业、茶文旅融合景区及特色民宿集群,通过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访谈等多种形式,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聚焦上游根基:茶苗繁育与标准化生产

1016日至17日,项目组重点考察了茶产业链上游环节。在茅河镇香水村,调研组详细走访了茶苗交易中心、现代化茶苗培育基地及种植大户。作为区域性茶苗集散核心,香水村茶苗品种多样,销售网络覆盖多省。村集体拥有育苗基地,引入了智能温室、喷灌系统等现代化设施,采用扦插、组培等技术进行茶苗繁育。然而,调研也发现当地茶产业面临市场趋于饱和、缺乏自主品牌、三产融合程度不高等挑战。

在百丈镇解放村,项目组考察了月亮湖茶旅融合景区、木川茶厂及村集体茶叶种植基地。解放村茶叶以蒙山9号等为主,鲜叶年产量可观,但多数作为初级农产品销售,附加值有待提升。村集体通过土地流转与区属国企“茶马文旅公司”合作开发景区,发展民宿、研学等第三产业。在木川茶厂,项目组参观了智能化生产车间,其应用的智能色选、微波杀青、变频揉捻等先进技术,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探访民宿集群:茶旅融合的新实践与新挑战

1024日,项目组将调研重点投向茶旅融合的典型代表——红星镇骑龙村民宿集群。调研组深入走访了“茶岸”、“时间之外”、“草言殳舍”等具有代表性的民宿。

在“茶岸”民宿,项目组了解到其通过提供采茶、制茶、品茶等深度文化体验吸引游客,并积极辅助周边茶农销售农产品,探索“康养疗愈”主题与茶文化的结合。“时间之外”民宿则精准定位“银发经济”与摄影爱好者群体,借助“茶园+雪山+高铁”的稀缺景观迅速走红,有效提升了淡季运营能力。“草言殳舍”定位中高端,凭借独栋院落设计和稳定价格体系,积极探索连锁发展模式。

民宿产业的发展为骑龙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直接或间接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助力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与增收;民宿带来的外界文化与服务标准,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村民素质,增强了乡村治理效能。同时,项目组也注意到民宿集群普遍面临基础设施配套不足、业态同质化、持续盈利能力受宏观环境影响等挑战。

协同调研,共谋发展良策

此次系列调研,项目组各成员根据专业背景进行了合理分工,确保了调研的深度与广度。这种协同作战的模式,使项目组得以系统梳理雅安茶产业在三产融合过程中的创新实践、有效模式、存在短板与发展潜力。调研过程中,项目组与地方政府部门、企业负责人、村集体组织及农户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共同探讨了品牌建设、产业链延伸、科技赋能、利益联结机制等关键问题。

凝练成果,智助产业升级

据悉,本次大规模实地调研是“雅安揭榜挂帅”项目深入推进的关键步骤。通过此行,项目组不仅系统采集了雅安茶产业三产融合的一线情况,精准识别了发展中的痛点与难点,也与当地建立了更为紧密的合作关系。

未来,项目组将充分运用调研所得,对雅安茶产业三产融合的现有模式、运行机制、绩效评价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度学理分析,凝练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提升的策略建议,为雅安市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的决策参考与智力支持。

Copyright © 2015 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