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下午,我院研究生会主办的“笔耕不辍,学术共进”论文写作学术沙龙在四教A区306成功举办。活动邀请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张洪瑞、一等学业奖学金获得者杨鞭分享,针对研究生群体在论文选题与投稿流程方面普遍存在的困惑,开展精准帮扶指导。活动吸引了百余名本硕学生参与,为学子们呈现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学术赋能盛宴。
直击痛点:从选题到逻辑,拆解论文核心环节
“论文的‘灵魂’在于逻辑,而逻辑的起点是选题。”张洪瑞以“主题选择:研究的起点”为题,结合自身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的经验,强调选题应兼顾学术价值与个人兴趣,注重“可行性”与“创新性”的平衡。他以经济学领域为例,建议学生从热点政策或数据缺口入手,避免“大而空”的选题误区。
针对论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张洪瑞现场拆解一篇发表于核心期刊的文章摘要,提炼总结摘要部分的撰写技巧:“摘要需高度凝练,需简洁明了概括论文的核心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论,忌堆砌术语,忌冗长句子;结论则应呼应问题,体现研究的闭环逻辑。”

工具赋能:高效投稿的“秘密武器”
“投稿不是‘碰运气’,而是系统化工程。”杨鞭从介绍文献管理工具与学术数据库入手,从工具使用与策略选择两大维度梳理投稿全流程。杨鞭表示论文投稿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多种工具的使用和技巧的运用。通过选择合适的投稿工具,如文献管理软件和在线投稿平台,研究者可以提高投稿的效率和成功率。他详细讲解了Web of Science、SciFinder、Elsevier ScienceDirect 和 Springer 等数据库的检索技巧,现场演示如何一键生成参考文献格式。
杨鞭指出选择合适的期刊、严格遵守投稿要求、撰写专业的投稿信等,能够进一步提升论文被接受的机会。杨鞭以拒稿案例为鉴,强调“对症下药”的重要性:从期刊影响因子、审稿周期到格式要求,投稿前需做足“背调”。

最后,活动现场还通过抽奖形式发放了“学术工具包”文具套装,并建立“经济学院资源共享群”微信群聊,群文件涵盖文献管理教程、期刊投稿清单等实用资料。
本次学术沙龙通过“痛点解析+经验共享+资源赋能”三重路径,切实回应学生科研需求。作为我院学术能力培养系列活动之一,活动不仅强化了朋辈互助效应,更以实用导向为学子注入科研信心。未来,我院将持续推出多元化学术支持项目,助力学子在学术道路上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