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王君妍,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2015级学生,获四川农业大学2017-2018年度创新创业十大典型、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大学毕业生等多项荣誉;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第一作者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现已成功保送至南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筚路蓝缕创业路
一次偶然的机会王君妍了解到雅安一位大三的学姐因为考研而想转让一所中小学生课外辅导机构。王君妍从高三毕业到大二一直兼职家教,对家教一职可谓了如指掌,但在她看来,家教门槛太低,日复一日地重复授课内容枯燥乏味,能力很难有较大提升,作为一名金融学子,自己应该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对。敢想就敢做,于是她勇敢地跳出舒适圈,在大二下学期接手机构,怀揣对未来的憧憬与幻想她来到了雅安,现实却无情地给她泼了一盆冷水:没有老师、只有一个学生、房租到期,机构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面对未知她总是兴奋探索而不是畏缩不前。作为一个光杆司令,没有充足的资金也没有广阔的人脉资源做支持,即使知道继续创业困难重重且充满未知,但她依然知难而上,大到公司的组建、宣传、招生、招聘、培训、财务由她一个人负责,小到购置文具打扫卫生端茶倒水也由她来操持。在与不同学生家长协调沟通过程中,她提升了组织协调能力;在遇到学校期末考试和学生假期招生宣传冲突的时候,她在保证机构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要求期末成绩也得达到自己满意的水平,这极大提升了她的快速学习能力和抗压能力;每周周末往返于成都和雅安,要强的她为了不拖累学业便见缝插针地抓住等车、乘车、吃饭这些碎片化时间学习,这又提高了她的时间规划能力。
功夫不负苦心人,在经历七个月艰辛的拼搏后,她为机构办理营业执照本,公司小有起色并快速发展,不仅盈利数十万元,还获高校万元创业补贴,解决了雅安校区30余名研究生及本科生兼职及全职工作。
这一切的幸苦都是值得的,回忆往事后王君妍感叹道:“这些经历都是我未来人生道路的财富。遇到困难,积极面对,不抛弃不放弃,保持乐观的态度,相信风雨之后会有属于自己的彩虹出现。”
从零开始科研路
“有舍才有得,懂得放弃和选择,才会专心做一件事情到极致。” 为了以后能输出更多的知识,在经济领域大展拳脚。大三时,在公司快速成长的时期,为了进一步提升核心竞争力,王君妍将工作学习重心转移到提高科研能力上。
可是大三时她的科研经历为零,于是她向金融专业的宋坤老师求助并加入宋老师的科研项目组学习如何做科研。她坦言说,每半月写一次文献综述,每月定期汇报交流都让她这个科研小白不知所措。但她深谙笨鸟先飞的道理,对待论文进程的每一步都不敢怠慢。在一次次汇报中,团队逐渐确定出研究方向,开始部署调研,为了得到更快的成长,在寒假时,她主动带头去做编制问卷、选取调研地点、联络被访人、整理回访记录等琐碎繁杂的事,通过缩短休息时间来完成任务。接下来又是一场漫长艰苦的拉锯战,学模型、学软件、处理数据、反复修改论文……终于在三四个月后,这篇承载她无数心血的论文投了出去。可是两个北大核心期刊接连拒稿,这无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但在失落沮丧时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再次查阅文献,按照审稿专家给的意见,一步步地修改论文。再次投出去时,她的论文终于在《武汉金融》期刊上发表。
这也让她明白,每一次的失败,都是成功路上宝贵的经验,如果因为一次失败就意志消沉,自我放弃,那终究要与成功背道而行。
玉汝于成保研路
王君妍说她对自己很狠。曾经的她为了节省创业资金,在寒冷的冬夜和着棉袄在公司的小沙发里睡觉;为了公司学业两边不落连续一个月几乎每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为了尽快写出满意的论文,在楼顶自习室用三张椅子拼凑的“床”上睡了十天。而这与外公的教育有着莫大的关系。外公教育她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也是王君妍为何选择保研这条路的原因之一。
她始终记得求学临走前外公说的那番话:“你去一千多公里外上学不是去和人比吃比穿比喝的,是去比学习,比谁更有出息的。”这是外公的殷殷期望,也是她源源不竭的学习动力。“大一时看了很多分享会,大二时又与学院里保研的师兄师姐进一步深入的交流,就很崇拜他们,想向优秀的人靠齐。”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她也做到了。大一到大四期间,无论有多忙多累,她的成绩排名始终保持在年级前5%。大三时,为了提高加权成绩和科研能力,她加倍地投入时间和精力,给自己制定了严苛的学习任务,坚信自律通向自由,能今天做完的绝不拖到明天。她知道在竞争激烈的经院机会是要自己的争取的,选择了这条道路就一定要坚持地走下去。
“想要沸腾,那就去折腾。”王君妍很喜欢这句话,她说无论是创业还是保研都要去“折腾”。未来的她将会继续保持自己这份“折腾”的决心与信念,加深对经济金融领域的研究,为经济社会发展助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