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站
师生风采

    【求学记】廖皓照星:全院第一,保研南开的“通关”方法论

    2025-10-22    作者: 徐雨虹    审稿: 刘思麟 宋宸    点击量:

    人物简介:廖皓照星,中共预备党员,推免方向为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金融硕士。连续三年初修必修、有效必修、全部成绩、综测、第二课堂均专业第一,推免综合评价全院第一,英语六级成绩565分。曾任经济学院实验中心助管、经济学院学生会学习部委员、投资202202班组织委员兼学习委员兼副班长、心理兼体育兼生活兼劳动委员、投资202502班驻班党员。曾获第十八届“挑战杯”省级特等奖、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等20余项荣誉。曾以第一作者发表期刊论文1篇、以第三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

    “通关”学习论:持之以恒,提纲挈领

    当桂香漫过四川农业大学的林荫道,经济学院推免名单揭晓,廖皓照星的名字稳稳占据榜首。这份 “蟾宫折桂” 的荣耀背后,是她日复一日的勤勉与专注。

    专业课学习上,廖皓照星有着自己的 “课堂坚守”—— 始终紧跟老师思路,她认为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有助于把握课程整体脉络。期末复习时,她以老师的PPT为主要资料,通过三轮复习法——先拓宽知识面,再用思维导图由点及面、加深记忆,最后通过打字复述巩固知识点,一步步把知识学扎实。

    而在英语学习方面,廖皓照星却并没有刻意追求高强度训练,而是靠“平常抽空看看单词、做做阅读”,保持语感和积累。她坦言自己并没有把英语放在重心,而是凭借这种 “细水长流” 的积累,保持着高中时期打下的良好语感与学习热度。

    “通关”行动论:勇于尝试,全面开花

    在学业之外,廖皓照星还承担了大量学生工作,且身兼班委职务。她并不觉得这些工作之间有冲突,认为“部门工作和班上工作有一定共性”,之前在学生会的经历,反而为她处理班级问题提供了更多思路与方法。谈及印象最深的经历,她提到了组织 “新” 球大战集体比赛。“大学同学平时各忙各的,见面机会不多,但那次活动中,能明显感受到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 最终,班级凭借这份团结拿下集体二等奖,这段充满热血与感动的记忆,至今仍让她记忆犹新。

    社会实践中,廖皓照星同样踊跃参与。她始终认为,一个好的社会调研一定要能真正解决社会现实问题,早在参与之初,就明确了“为‘大挑’项目服务”的目标。她牵头组建农业调研团,一边积极进行外宣工作、设计激励规划,一边深入天府粮仓、长江上游地区展开调研。这场实践不仅解决了部分现实问题,更为后续的科研竞赛积累了宝贵素材。

    “通关”科研论:静水深流,坚韧不拔

    从大一接触科研至今,廖皓照星完成了从 “团队参与者” 到 “项目负责人” 的蜕变。最初,她通过师兄师姐引路踏入科研领域,完整经历了项目申报、文献综述撰写、实验设计、问卷发放与数据清洗,再到项目结题的全流程。“整个过程像解锁新领域,能接触到不同学者的观点,特别有意思。” 这份新鲜感,让她对科研产生了浓厚兴趣。

    之后,廖皓照星主动联系老师,主持一些科研项目。作为本科生,她已发表了多篇论文,其中还有一篇登上了SCI期刊。回望科研之路,她坦言最大的挑战是“找到一个好的idea”,尤其是紧扣热点、有吸引力的选题。她主持的国家级大创项目聚焦“环境规制对供应链韧性的非线性影响”,灵感就来源于导师的研究方向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的号召。除此之外,科研中的数据处理也是另一重考验。曾面对数万条、几十张表格的企业数据,廖皓照星需要逐一匹配整理,这考验的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耐心和韧性。“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要坐得住冷板凳,”她说,“韧性是科研中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通关”结语:水到渠成,逐梦南开

    谈及对学弟学妹的寄语,廖皓照星真诚分享:“那些看似不起波澜的日复一日,会突然在某一天让人看到坚持的意义。祝大家循路向前,满怀喜悦和希望,永远拥有放弃或开始的勇气。希望各位学弟学妹们在大学生活中乐于尝试、敢于实施、勇于挑战,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所热爱的事,度过一个充实的大学生活。”

    “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这是廖皓照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她对于自己大学生涯的总结。如今,代表丰收的秋风掠过南开大学,新的河道已在脚下铺开,水流继续向前——她不疾不徐,只低头看路,知道自己只要不停歇,就能在下一道弯口,遇见更宽阔的水面。

    Copyright © 2015 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