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站

经济学院举行2022年度申报国家基金项目暨成果奖励申报动员大会

2021-12-01    作者: 行政办    审稿: 姚霞    点击量:

    为进一步推进学科建设,切实做好国家基金项目和成果奖励申报工作,11月29日下午,经济学院在1教301举行了2022年度申报国家基金项目暨成果奖励申报动员大会。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锦秀,校科技管理处处长曾维忠,经济学院院长蒋远胜、党委书记漆雁斌、副院长吴平,以及各系室教授、博士学位教师参加动员会。会议由学院副院长吴平主持。

    动员会上,蒋远胜首先对2021年全校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及资助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经济学院2019-2021年基金申报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经济学院基金申报的经验和问题。蒋远胜指出,激励制度建设和科研文化培育、三级论证和专家把关、分批申报和学科错分、科研团队的建设是近年来学院国家基金立项数增长态势明显的主要经验,但同时仍需注意,申报选题不精、申报书质量有待提高、前期积累计划性不强等问题。蒋远胜强调,各位教师在2022年国家基金的申报中要加强选题论证力度,敏锐把握国家新动向,突出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强化科研团队在课题规划、组织协调、内容凝练中的作用实力。随后,蒋远胜结合近年来学校和学院在成果奖励方面取得了成绩,详细解读了成果奖励的相关政策和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对2022年度成果奖励申报工作进行了统筹部署。

    曾维忠首先赞扬了经济学院在国家基金申报立项和成果奖励工作中取得的领先成绩,并重点解读了学校《学科建设双支计划》、《教师工作业绩评分标准》、《教职工奖励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实施办法》对国家基金和成果奖励的政策支持。曾维忠强调,新一轮的国家基金和成果奖励申报,一是要齐抓共管、量质并重,将申报书的高水平、高品质放在首要位置;二是要坚定信心、超前谋划,注意成果的培育,研读管理办法,强化申报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三是要笃行不怠、不负韶华,既要聆听时代脉搏,体现国家或区域重大需求,又要潜心做科研,诚信做科研,还要融入团队,强化学术交流探讨。

    杨锦秀指出,基金项目的立项和科研成果的获奖离不开学校党委的高度重视,离不开学院领导的不懈努力,离不开老师之间的相互帮助,正是有了全体教师倾注的大量心血,才能促进学科、学院、学校的繁荣。同时,她勉励青年教师在国家基金项目的申报过程中要保持不放弃、敢挑战的精神,全力以赴,力争在2022年取得更好的成绩。

    会上,四位在2021年获得国家基金立项的教师就其申报经验与在场教师进行了分享。李后建教授从自科和社科的区别出发,认为社科的选题需要更加贴近国家热点问题,需要关注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关注国家需要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同时,他认为一份好的社科申报书要讲好社科故事,要站在评审专家的视角不断的检查文本形式,厘清研究内容。王玉峰教授从社科申报书写作的三个阶段出发,认为选题阶段应坚持继往开来,将社科指南与前期研究基础有机结合,初稿阶段应坚持兼容并蓄,将申报书由厚写薄,注重经典、前沿的方法与理论的运用,定稿阶段应精益求精,反复敲打每一段内容、每一句语言、每一个标点。李佳珈博士从自科申报的经验出发,认为年轻教师应根据自身优势选择申报自科或社科,同时坚持研究方向,力争成为小领域的大专家。她认为一份成功的申报书离不开学院领导的和团队成员的指导,鼓励大家在申报过程中多向同行专家进行请教,紧握更高的向往和追求。康明惠博士作为自科与社科基金无缝衔接的青年教师,将成功的经验总结为“重在选题、精在论证、成在细节”。她指出选题是决定成功与否的关键,好的题目既有鲜明时代特征和问题导向的“颜值”,又有方法和视角创新的“气质”,论证过程需要关注是否有新的理论支撑,她认为国家基金申报没有捷径,唯有坚持。

    最后,漆雁斌对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就学院2022年国家基金申报的攻坚战提出了总体要求:一是绝对高度重视申报工作,申报人要有四心:决心、恒心、虚心、细心;二是统筹学科安排,申报书写作过程重要不断打磨、不断改进;三是要攻坚克难,敢于吃苦。

    近年来,经济学院党政班子高度重视国家基金项目和科技成果奖励的申报工作。2019-2021年,学院国家基金项目立项数快速上升,总计立项18项,位列全校人文社科类学院第一。科技成果奖励发展势头良好,2021年成绩显著提高,8项研究成果获奖,完成十四五计划任务70%以上。为了在2022年国家基金申报和科技奖励中取得更好成绩,经济学院已安排部署了2022年重点申报人员和时间节点,将逐步展开论证、讨论、预审以及申报等相关工作。

Copyright © 2015 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