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办学历史、多学科协调发展、有特色高水平的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大学。
一、经济学院简介
◆学科源远流长。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前身为四川大学农学院的农业经济系。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独立建校并搬迁至雅安后,在农学系保留农经教研组;1978年恢复招收农业经济专业学生,1983年成立农业经济系,1993年撤系建院成立经济贸易学院,2003年更名为经济管理学院,2011年2月入驻成都校区,2015年初在原经济管理学院基础上,经学科调整优化,分别组建经济学院和管理学院。
◆办学层次多元。学院拥有博士后、博士、硕士、本科四个层次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一所(区域经济与金融研究所)两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和西南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坚实的科研平台,现有1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农林经济管理)和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农村与区域发展、林业经济管理)、1个全日制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含区域经济学、金融学和产业经济学3个二级学科专业),1个全日制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林业经济管理),1个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农村发展),2个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农村发展、公共管理)。有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投资学四个本科专业。
◆教学条件良好。学院现有教职工70名、专任教师60名,其中教授(研究员)12名,副教授(副研究员)13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1名。教师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3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4人,天府万人计划2人。学院近年采购价值500万以上的银行、保险、证券投资和国际贸易等模拟系统,购买了经济管理案例库、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CSMAR等数据库和STATA、EVIEWS和SPSS等分析软件,建立了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社、中航安盟集团、华西希望集团、雅安农村商业银行等20多个研究生实践基地。有研究生交换项目(中法、中德、中美),并有部分双语授课课程。能给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研究和实践条件。学院博士、硕士学科点的导师队伍不仅包含本院教师,也有相关学院(如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等)和校外的从事经济学研究的导师(如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50余人。
◆科研成果丰硕。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课题近20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级科研课题30多项,承担了世界银行(World Bank)等国际组织的合作项目6项,也承担了地方政府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专业规划、重大课题和省委省政府部门委托的重要研究课题40多项,年均纵向科研经费100万以上,横向科研经费800多万。出版专著近20部,发表SCI、SSCI、EI、CSSCI和CSCD等收录论文100多篇;先后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软科学)、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近年来学院提交给省委省政府及其部门的政策建议报告或成果专报10多项,都得到采纳或省领导肯定性批示,研究平台逐步建设成为地方政府的智库。
二、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u 科研团队指导。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科研团队“农村精准扶贫创新研究”、双支计划科研团队“四川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研究”、“区域经济与绿色高质量发展研究”和“农村减贫与发展研究”及学院的“四川农业产业发展学术创新研究”五个科研团队,研究生不仅得到导师的指导,也可得到科研团队其他导师的协助指导。
u 研究特色鲜明。在农村经济政策、发展经济与减贫、农村金融改革、风险管理与农业保险、生态经济与绿色发展、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产业组织与企业发展、地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普惠金融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研究优势和鲜明的研究特色。
u 学硕与专硕分类培养。对学术型研究生着重基础理论教学、研究方法训练和研究能力培养;对专业硕士则注重案例教学、调研方法的训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u 国际化的培养方式。接受来自国外全日制博士和硕士留学生和部分合作大学如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和巴基斯坦技术与管理大学的交换留学生。学院与国外大学如法国南锡高等商学院、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商学院等开展 “2+1”(即国内两年、国外一年的研究生学习)“中外联合培养”硕士双学位项目,部分能力强、语言好的研究生可申请,学习成绩达到双方的要求后,可获得我校相应的硕士学位(主要是经济学硕士和农业硕士)和国外合作大学的管理学或理学硕士学位(Master of Management/Master of Science)。
u 良好的研究生培养基地。与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社、中航安盟保险、成都农村产权交易所、锦泰财产保险、成都泛亚国际货运、华西希望集团、雅安农商银行、国金证券等签订研究生实习基地,能给研究生提供良好的实习、研究和就业条件。
u 合理的课程设置。开设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必需的专业课程15门以上,部分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全英语授课。包括“三中”(中级宏观、中级微观、中级计量)、区域经济学、货币金融学、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村金融学专题、应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经济统计与时间序列分析、中国经济发展专题、国际贸易学专题、风险管理与保险专题、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专题、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专题等。
三、经济学院20120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见表1
 
 
表1.经济学院20120年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 层次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研究方向 | 考试科目 | 
  
   | 博 士 | 农林经济管理 | 农村与区域发展 1203Z3 | ①农村发展理论与政策②区域经济发展 ③农村金融与财政 | ①1001英语 ②2007经济理论 ③3006农业经济与管理 | 
  
   | 林业经济管理 120302 | ①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 
  
   | 学 术 型 硕 士 | 应用经济学 | 区域经济学020202 | ①农村与区域发展;②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③县域经济发展与治理④区域合作与贸易 | ①101统考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统考英语一 ③303统考数学三 ④851西方经济学 | 
  
   | 金融学 020204 | ①农村金融理论与政策②现代银行经营与管理③风险管理与保险④资本市场与公司金融 | 
  
   | 产业经济学 020205 | ①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②产业组织及企业发展③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 
  
   | 农林经济管理 | 林业经济管理 120302 | ①林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 ①101统考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统考英语一 ③303统考数学三 ④851西方经济学 | 
  
   | 专 业 硕 士 |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 农业硕士:农村发 展095138 | ①乡村振兴与县域经济发展②农村金融与保险③农村减贫与社会发展④地方政府与基层治理⑤农村发展规划 | ①101统考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统考英语二 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 ④955经济管理概论 | 
  
   | 非全日制 | 公共管理(MPA) | ①公共行政与事业管理②农村发展与社会管理③地方政府管理④国土资源与环境管理⑤金融发展与监管 | ①英语二 ②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 
 
根据学校招生计划和导师招生指标,预计2020年我院博士研究生招收7人,区域经济学、金融学、产业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硕士研究生共招收25人,全日制农业硕士(农村发展)研究生招收25人,非全日制农业硕士和公共管理(MPA)招收60人以上。经济学院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部分参考书目见表2。
表2.硕士研究生考试学校自主命题科目参考书
 
  
   | 科目代码 | 科目名称 | 参考书目 | 
  
   | 851 | 西方经济学 | ①《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②《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 342 | 农业综合知识四 | ①《农村社会学》(第三版),刘豪兴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②《农业经济学》,傅新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③《管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管理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1 | 
  
   | 955 | 经济管理概论 | 《区域经济学教程》(第二版),孙久文、叶裕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四、完善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1.博士研究生奖助体系
①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0000元,取得学籍,实际在校学习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②国家奖学金:每生30000元,学校统一评审。
③国家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每生每年4800~7200元(见表3)
④学校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4000~6000元(见表3)
⑤导师奖助学金:最低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4800元
⑥特困博士研究生助学金:每生每年不超过5000元,全校每年资助人数不超过20名。
表3 博士生学业奖助学金标准及资金来源
单位:元/年
 
  
   
    | 奖助 等次 | 占研究生 比例(%) | 国家 助学金 | 国家学业奖学金 | 学校奖 助学金 | 导师 助学金 | 合计 | 
   
    | 一等 | 14 | 10000 | 7200 | 6000 | 4800 | 28000 | 
   
    | 二等 | 21 | 10000 | 6000 | 5000 | 4800 | 25800 | 
   
    | 三等 | 35 | 10000 | 4800 | 4000 | 4800 | 23600 | 
   
    | 四等 | 30 | 10000 | / | 4000 | 4800 | 18800 | 
  
 
 
 
 
2.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
①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6000元,取得学籍,实际在校学习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
②国家奖学金:每生20000元,学校统一评审。
③国家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每生每年3600~6000元(见表4)
④学校奖助学金:资助标准每生每年2400~4000元(见表4)
⑤导师奖助学金:最低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400元
⑥特困硕士研究生助学金:每生每年不超过3000元,全校每年资助人数不超过100名。
表4 全日制硕士生学业奖助学金标准及资金来源
单位:元/年
 
  
   
    | 奖助 等次 | 占研究生 比例(%) | 国家 助学金 | 国家学业奖学金 | 学校奖 助学金 | 导师 助学金 | 合计 | 
   
    | 一等 | 8 | 6000 | 6000 | 4000 | 2400 | 18400 | 
   
    | 二等 | 12 | 6000 | 4800 | 3200 | 2400 | 16400 | 
   
    | 三等 | 20 | 6000 | 3600 | 2400 | 2400 | 14400 | 
   
    | 四等 | 60 | 6000 | / | 2400 | 2400 | 10800 | 
  
 
 
 
 
五、高质量的就业
学院在狠抓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同时,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其余院领导为副组长,学科点负责人和导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人负责处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日常事务。通过各种渠道,为毕业研究生提供就业信息。研究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近五年,在大型国有银行和跨国公司以及四川各地农商银行等地方银行就业的研究生占总数的29%、政府部门就业(如省发改委、农业厅和地方政府)的占13%,到国内外著名高校深造,攻读博士学位的占20%。
※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简章(详细)见四川农业大学研招网和经济学院研招网。
本手册如与学校招生政策不一致,以学校的招生政策为准。
四川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因为有您更精彩,欢迎您报考并加入我们的团队!
联系人1:胡老师(028-86291303;18608031971)
联系人2;米老师(028-86291110;18602876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