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旧站
师生风采

    【防疫专题】李宣谕:抗击疫情 党员在行动

    2020-05-07    作者: 邓欢    审稿: jjxy    点击量: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突如其来,给了全人类一个巨大的考验。从中央到地方,全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疫。在这条抗疫战线上,有着一个个美丽的身影,除了医务工作者、后勤保障人员外,抗疫志愿者在此次疫情中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我院学子也积极响应号召,纷纷加入到街道、社区疫情防控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服务基层,志愿同行

        经济学院投资2016级学生李宣谕在疫情期间,积极响应号召,与妹妹二人一齐参与到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九支镇五通社区的志愿服务工作当中。对于她参与抗疫志愿服务的选择,父母都十分支持并且认为她应该多去做人民服务,身边的亲戚也很赞赏这种行为。“我的确是以党员的身份参与到志愿活动中的,既是党员的责任担当也是我内心最真实的选择。”身为党员的李宣谕坚定地说。

        从二月中旬到三月初,她几乎把所有志愿岗位的工作都体验过:在道路规劝点对来往车辆和行人进行信息登记及劝导;走访宣传防疫注意事项,发放预防新型肺炎的宣传资料,粘贴相应预防肺炎的温馨提示;去往集市对赶集人员中未戴口罩的居民进行相应的劝导及疫情防控知识宣传;每日两次对社区街道进行消毒等等。“虽然有时候工作重复,但还是很幸运能够基本体验所有的岗位。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的基层人员真的很辛苦,每天的工作量很大,我想为他们分担一些,想为国家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她说。

    坚守岗位,甘于奉献

        志愿者的日常工作其实并不轻松。有时候背上消毒器到社区各处进行消毒工作,整个消毒器总重大约四十斤,虽然不会特别重,但当背上行走时容器内的液体会摇晃导致肩膀受力不均,会感觉到疼痛;有时候一个人做粘贴防疫宣传单的工作,一手拿传单一手拿胶水,由于没有地方放置,传单很轻,再加上风力的影响,让粘贴工作变得异常艰难。尽管如此,为了做好自己作为志愿者的本职工作,李宣谕都坚持过来了,既然选择了参加志愿者,便不辞辛苦,只为圆满完成任务。

        这段特殊时期不仅对志愿者们的工作要求严格,对群众们来说也是一次巨大的考验。为了自身和他人的安全,绝大多数社区居民懂得自觉做好防护措施,但仍有小部分固执己见认为戴口罩没有必要,不配合社区防疫工作。这时候,李宣谕必须坚守原则绝不马虎,对于坚持不佩戴口罩的群众,坚决不能懈怠,该如何对待就如何对待,要充分考虑所有居民的安全。

        只要一日做志愿者,一日战疫,就要投入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工作最大限度地完成,为人民的安全多提供一份保障。

    发挥力量,彰显担当

        李宣谕在当地的志愿者群里看见有高三的学生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大家都积极地站出来投身于志愿服务,在她所在的社区甚至还有一个60岁左右的老人也加入到抗疫战线中。“他们才是最应该受表彰的人”,李宣谕这样说道。这样一段特殊的全民战疫时期,全国人民同心协力,共战难关。最让李宣谕感动的是社区的书记。书记已经退休了,家里经济条件也很好,完全可以在家享受悠闲退休生活,打打麻将,但她却是身边工作人员中最敬业的一个。从加上她的微信开始,她的步数每天就没下过一万步,整个春节都在工作,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在社区的口碑也都很好,特别乐于助人。

        “全心全意为人类服务”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能够舍弃安逸享乐,奉献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坚定不移地投入到服务人民的工作中,才是真正的兢兢业业,心怀大我。谈到这次志愿服务的收获,“为了发挥党员向前的作用,我积极参与到社区防疫活动中,在本次志愿活动中,第一次体会到了自己的价值,也是一次对自己入党誓言的积极实践。我认识到了基层干部的辛苦和国家的强大,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愿”,李宣谕这样说。

        疫情越是艰险党员越是向前。党员充分发挥自己充当旗帜的作用,讲规矩、做表率,带领广大群众筑起严防群治的严密防线。守住自己作为党员的初心,汇聚人民群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保持持续作战的恒心,作为党员志愿者的李宣谕怀着这样的心情主动坚守在抗疫战线。疫情当前也愈发彰显青年的担当与责任。还有很多和李宣谕一样的青年自发地加入抗疫一线或当地社区当志愿者,坚守在各个岗位,做着平常却十分重要的工作。社区里,街道上,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来为防控疫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而收获的不仅有人们的赞誉,还有内心强烈的满足感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李宣谕想对所有志愿者说:“感谢大家共同的付出,特别是冒着生命危险在服务的朋友们,因为你们的存在,我们的社会才不至于停摆。我相信只要我们持续地奉献,国家一定会更加美好!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Copyright © 2015 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 版权所有